查看原文
其他

萧山这条乡村小道大有来头,是为了纪念这个24岁的萧山人!

萧山日报 2022-05-18


建党百年,萧然大地上曾经涌现了无数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。


萧山发布、萧山日报联合推出《寻访萧山百年红色印记》主题报道,走访萧山的红色革命地,以这些红色地标为起点,挖掘红色精神与萧山发展之间的联系,重现在萧山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,纪念重要历史人物、革命烈士、英雄模范。



人生的24岁,正是青春年华,但是萧山的这位英雄,却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4岁。他就是郑振庭。如今在戴村镇石马头村,有一条“郑振庭烈士纪念之路”,纪念这位年轻的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。

郑振庭烈士纪念之路

戴村镇石马头村


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一走这条“郑振庭烈士纪念之路”,回到那个年代,重新“见证”那些鲜为人知却惊心动魄的故事。


周越/摄制


人生的拐点




在戴村镇的郑氏祠堂,老人们从一个放在高处的箱子里,找出了郑氏家谱。郑振庭的名字赫然在目,他如今成为了郑氏家族的骄傲。如果将目光投回历史的长河,可以发现郑振庭的坎坷命途。



他出身贫苦,自幼丧父,和母亲相依为命,后来母亲也去世了,由伯母抚养成人。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,为了活下去,他砍过柴、摸过螺蛳、拾过桑蚕。1943年5月,年仅17岁的郑振庭选择离开萧山,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诸暨一间木炭行当学徒。这里表面上是个商行,实则是中共地下交通站,从事收集情报、传递信息、掩护同志的工作。这也是郑振庭的人生拐点,在此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对他影响颇深,让他了解到了革命的必须性和重要性。


1947年3月,他加入金萧支队成为了一名情报员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利用收购木炭机会,传递情报,掩护同志,出色完成每项任务。后来因为交通站遭到破坏,于是转入路西县武工队。


与反动势力的英勇斗争


1948年8月,在富阳、诸暨等地接连取得重大战果后,郑振庭和队友们士气大振,于是他们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戴村警察所。这是国民党在萧山南部的一个重要据点。他们知道只有更了解敌方的情况,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,于是他们让潜伏在当地小学任教的陈商去搜集情况。


在了解敌情并有了警察所内部布局图后,郑振庭就和队友们一举攻下了戴村警察所,甚至没有用到一颗子弹就击败了20多名全副武装的伪警察,还缴获12支长枪、1挺机枪、1000多发子弹、1部电话机。任务完成后,小分队迅速撤离。第二天早晨,当数百名国民党军队赶到时,武工队已回到100多里外的据点了,给了国名党当头一棒,也鼓舞了武工队士气。第二年,郑振庭又和战友们再次攻打搬迁后的戴村警察所,并火烧了国民党设在戴村的粮库,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。


革命之路没有尽头



郑振庭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。在关于革命和人民的事上,他从不退缩,有勇有谋。


1949年,萧山解放后,郑振庭担任了复兴乡乡长兼戴村区中队副队长。当时戴村附近经常有土匪出没,村民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。虽然当时他们的装备落后,但郑振庭为了维护人民和党的利益,丝毫没有畏惧这些杀人如麻的土匪,多次组织和参加剿匪活动,有一次还单枪匹马深入敌营活捉了恶匪柴国民,因此戴村老百姓都非常崇敬他,但因此,他也成了土匪们的眼中钉。1949年的8月,郑振庭被冒充戴村区中队的匪徒诱捕带走,最后被乱刀砍死。



每一个革命烈士的背后,都有这样一条路。即使这路再坎坷泥泞,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他们依旧义无反顾、奋不顾身地选择了它,抛头颅、撒热血,坚定地走下去。


丁嘉兵/制作


郑振庭倒下了,但他的精神被后人一代代永远铭记并传承下去。后来,在戴村镇,郑振庭担任过乡长的复兴乡改名为振庭乡,郑振庭牺牲地附近的一所小学改名为振庭小学。郑振庭的侄子郑法根对记者说,郑振庭虽然英年早逝,但他的故事还在流传,他的精神永远在。


文摄/郭钰

视频/周越 丁嘉兵

制图/俞钦洋

编辑/陆意



>>>>

你可能想看

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&萧山发布


一下,更有动力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